胜亿优配
前有乐视贾跃亭下周回国,现有哪吒张勇四处奔波。
最近,哪吒汽车原 CEO 张勇的去向引发外界关注。有传闻称张勇已于离职前办理英国签证,目前身在英国。对此,张勇本人通过朋友圈予以回应,表示自己"至今仍担任哪吒汽车顾问,为公司四处奔波融资"。
就在张勇"四处奔波"之时,国内经销商正聚集哪吒汽车桐乡工厂维权,高喊"打款几百上千万,车一胜亿优配辆都没发出"。一位经销商代表在视频中表示:"我们不是要让哪吒倒下,我们只要一个交代 ! "
4 月 17 日,张勇将其微博账号内容全部隐藏。
这一回应,似曾相识。
2017 年 7 月 5 日,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去美国"开例会"。次日,他在微博发表声明,称"会承担全部责任,尽责到底"。当日乐视网公告,贾跃亭辞去一切职务。此后,"下周回国贾跃亭"成为网上盛传的段子。
2023 年 9 月 10 日,威马汽车创始人、董事长沈晖,甩下上百亿债务远走海外。他通过微博发文称,"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,然后纽约。好事多磨,静待花开。"但事实上,沈晖已是外籍身份,早就没有回来的打算。
在哪吒张勇远赴海外之后,外界突然把聚光灯打到了另一位新势力 CEO 的身上——极越 CEO 夏一平。
在极越暴雷之时,夏一平就一直被员工围在办公室,甚至被要求留下护照。彼时不少人担心,夏一平会效仿贾跃亭等人遁走海外。不过,夏一平近期接受媒体采访,仍然身在国内。
有意思的是,最近有网友发现极石汽车的创始人昌敬清空了社交媒体。虽然今年 3 月,极石还有一千多台的销量,但放在今天这个行业竞争形势下,这一数字已是杯水车薪。
话说回来,如果张勇真的已经跑了,那千万别再让下一个张勇跑了。
一
谁能料到,哪吒在 2022 年曾是新势力销量冠军。
在 2022 年,新势力车企都过得不好。那年,小鹏因为 G9 上市失利而跌入谷底,蔚来勉强维持着销量基盘。理想的 L9 和 L8 热销,但销量只做到了 13.32 万辆。
而哪吒汽车在 2022 年一举拿下了 15.21 万辆的成绩,成为新势力年销量第一名。但从那一刻开始,哪吒开始走下坡路。
销量冠军的称号,冲昏了哪吒的双眼。
哪吒 V 在 2022 年全年销量中占比超过 70%,是品牌绝对的销量主力。哪吒 V 定位为小型纯电 SUV,售价 6.59 万~12.38 万元,主打低端市场,直接对标五菱宏光 MINI EV 等车型。
销量排名,并不能为哪吒换来下一阶段的入场券。但哪吒却开始了疯狂扩张模式,在 2022 年~2023 年那段时期,哪吒汽车的员工数量扩张至 8000 人,其中研发团队规模达 2000 人,分布在四大研发中心上海、嘉兴、北京、香港。
从顶峰到谷底,哪吒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。2025 年 1 月交付量仅 110 辆,同比暴跌 97.76%,渠道崩溃、售后停摆等问题加剧了投资者的不信任。
核心问题,还是处在管理层。与蔚小理不同的是,哪吒汽车是几位传统车企背景的高管在掌托。其对于技术、行业趋势的判断以及执行效率,并不如互联网背景的新势力。
哪吒汽车的创始人是方运舟,原奇瑞汽车高管。2014 年,意气风发的方运舟,决然告别自己一手创办的奇瑞新能源业务,怀揣着 10 亿元注册资金,开启创业征程。后来,方运舟拉来了之前奇瑞的"老战友们",比如钱得柱、彭庆丰、林伟义等人,组成了早期创始团队。
实际上,张勇是在 2018 年的时候,被方运舟邀请来哪吒汽车担任 CEO。而张勇的职业生涯,又与北汽新能源深度绑定。2018 年他加盟哪吒汽车后,将北汽"主攻 B 端、低价高配"的策略全盘复制。
但成为销冠之后,哪吒一路攀高,最后导致了跌落谷底。2023 年,哪吒 S、哪吒 GT 两款 20 万 + 车型高调上市,但销量却不尽人意。更致命的是,研发资源向高端车型倾斜,导致主力车型升级停滞,被比亚迪的众多竞品趁机蚕食市场。
二胜亿优配
哪吒的问题,跟威马和极越倒下的原因有相似性——对于眼下盲目自信,对于未来放松警惕。
在 2023 年哪吒 X 发布会现场,哪吒汽车给出了未来 4 年的一个长期规划目标,即在 2026 年实现年销量达到 100 万。
而发布会后的采访中,哪吒汽车前 CEO 张勇表示,哪吒不差钱,去年融了 100 多亿,今年也在跑投资,融了几十个亿,账上有 100 个亿,所以哪吒现在没有那么多的冲动去上市。
从"蔚小理"的经验来看,越早 IPO 越有续命的筹码。2018 年 9 月,蔚来在纽交所上市,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中国新势力车企。2020 年 7 月和 8 月,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相继赴美上市。接着 2021 年和 2022 年,"蔚小理"三家又完成了港股二次上市,提供了双保险。
哪吒曾经两次冲击 IPO。最早是在 2020 年 7 月,哪吒汽车宣布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,计划 2021 年完成上市。但当时政策变化,哪吒因研发投入不足、核心技术缺乏差异化,未通过审核。
而且,哪吒汽车的财务数据也不达标。2021 年哪吒净亏损 48.4 亿元,营收仅 50.87 亿元,盈利能力与研发能力均未达到科创板要求。
后来,哪吒汽车又转战港交所上市。2024 年 6 月,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但截至 2025 年 4 月,IPO 聆讯已失效,上市进程停滞。
这个时候,哪吒已经出现严重的现金流危机。2021~2023 年累计亏损超 183 亿元,2023 年毛利率为 -14.9%,现金流净额连续三年为负,账上现金仅 28.36 亿元,短期债务高达 54.76 亿元。
哪吒的下坡路,几乎就是威马的翻版。
威马汽车在 2020 年启动科创板上市申报,但因财务数据不达标被拒:2019~2021 年累计亏损 174 亿元,营收规模不足,研发投入占比偏低,且核心技术依赖外包。
2022 年 6 月,威马汽车递交港股招股书,但因市场信心不足和销量暴跌未能通过聆讯。随后爆发了资金链断裂。截至 2022 年 3 月,账上现金仅 36.78 亿元,短期债务压力巨大,投资者担忧其持续经营能力。
但比哪吒更强的一点是,威马还曾垂死挣扎过一次。2023 年 1 月,威马曾尝试借壳 Apollo 出行公司完成上市。但因 Apollo 自身财务恶化及全球资本市场动荡,最终协议终止。
相比之下,极越的倒下,可以说是"暴毙"。
2024 年 10 月,百度在尽职调查中发现极越存在高达 70 亿元的财务窟窿,疑似供应链腐败和管理层资金挪用,随即终止原计划的 30 亿元融资。吉利更多扮演供应商角色,未将极越视为核心品牌。而极越几乎没有任何准备,从"富二代"一夜之间成为"负二代"。
三
小鹏汽车曾经一度住进 ICU,但 2024 年何小鹏果断引入王凤英,这位前长城汽车总裁带来的不仅是供应链管理经验,更是"成本控制 + 产品聚焦"的务实打法。小鹏迅速砍掉低效产品线,集中资源打造 SEPA 2.0 架构下的 X9、G6 系列,2025 年 Q1 毛利率转正。
这印证了一个真理: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竞争,本质是创始人战略定力的较量。
而那些倒下的新势力,无外乎都是一样的原因:管理混乱、战略短视与行业竞争失位。其教训表明,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不仅是资本游戏,更是技术积累、用户洞察与战略定力的长期博弈。若无法解决上述问题,即便获得短期融资,也难以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命运。
纵观汽车行业,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,大集团都需要抱团,更何况体量尚小的新势力。今年初,一汽、东风、长安宣布合并组建"中国汽车集团"。合并后,新集团年销量超 700 万辆,资产规模逾万亿元,成为全球前三的汽车巨头。
此外,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极氪与领克合并成立"极氪科技集团"。解决极氪与领克的市场定位重叠与研发资源重复问题,减少内耗并放大协同效应。
从小米汽车之后,汽车行业很难会再有新的入局者了。
一是新入局的门槛过高,技术和产品已经卷到新高度,新玩家不可能适应这样的节奏。比如像现在的新车交付就是高阶智驾,但新品牌没有数据积累,纵使跟供应商合作,也需要在软件和数据上形成研发闭环,才能把智驾功能做好。
二是资金需求过高,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都在缩减,融资模式造车路已经走不通了。据统计,2024 年共有 14 家新能源车企宣布了共 18 起融资的消息,累计披露融资总额超 660 亿元,据盖世汽车统计,2023 年新能源品牌融资笔数为 24 笔,累计披露融资总额超过 700 亿元。在去年,新能源整车厂的融资笔数明显下滑。
归根结底,还是当初汽车行业进入门槛被放低的同时,失败的成本也越来越低。入场的时候,靠代工、合作就把车卖出来,然后融资。失败了就扔下巨额债务,远赴海外。这对汽车行业来说是极大的不利胜亿优配,对消费者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来说也是巨大的伤害。
富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